小區污水處理設備的“回用技術”解析
發布時間:2019-07-16 點擊次數:1324次
小區污水處理設備的“回用技術”解析
日常生活排放的污水,雖然有毒有害物質比較少,但是能做到合理排放處理同樣重要。小區污水處理設備就是專為小區污水排放設計的水處理設備。
近年來,通過對國外成熟技術的借鑒和國內的研究實踐,小區回用技術得到了很快的發展。生活污水深度處理的目的是進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懸浮物(SS)、有機物、氮磷等營養鹽以及可溶的無機鹽等。根據污水回用用途和地理條件的不同,處理工藝與流程也有著很大的區別。污水的深度處理流程通常有以下幾類:混凝、澄清、過濾法;直接過濾法;微絮凝過濾法;接觸氧化法;生物快濾池法;流化床生物氧化法;活性炭吸附法;膜過濾技術(超濾、納濾等);生物膜技術等。對于小區生活污水回用,根據污水回用的去向,一般采用以下工藝流程:
1.綠化、沖廁等二級出水→消毒→回用;
2.空調冷卻水等二級出水→過濾→消毒→回用;
3.洗車、消防、空調冷卻水等二級出水→混凝沉淀→砂濾→消毒→回用。
隨著小區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的發展,二級處理及深度處理的差異不再像以往明顯,諸如生物膜技術、生物活性炭技術、BAF工藝等作為二級強化處理,一般二級生化處理出水經過混凝沉淀和過濾等深度處理,消毒后就可以達到回用要求。隨著回用要求的提高,對于生物活性炭技術、膜生物反應器、膜技術等深度處理技術也正逐步為人們所重視。
生物活性炭技術:
生物活性炭是一種去除微量有機物的有效方法,其實質是生物降解與炭的物理吸附兩者的協調作用。選用廉價的多孔性物質或惰性物質(比如陶?;驙t渣等)來代替活性炭的一種工藝-顆粒填料生物接觸氧化法,在城市污水深度處理中已經得到了成功的應用。應用生物活性炭工藝處理小區生活污水二級出水,可以使終出水COD降至30mg/L左右,BOD、SS、色度等也可達到回用要求。與傳統的混凝、澄清、過濾工藝相比,該工藝工程投資略高,但運行費用較低。
膜技術:
膜技術主要是指納濾、超濾、滲透以及反滲透等膜分離技術。小區生活污水經二級處理出水,經反滲透(RO)等膜技術深度處理,其出水可作為工業用水或生活用水。不過,由于膜技術的成本很高,且運行管理比較麻煩,目前在國內的應用不是很廣。
膜生物反應器(MBR):
MBR作為一種的污水處理和水回用技術,在小區生活污水回用方面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。MBR集生物反應器的生物降解作用和膜的分離作用于一體,具有出水水質好、處理負荷高、裝置占地面積小、產泥量少、易于實現自動控制等優點。其出水經消毒后可直接回用,甚至可回用于飲用水水源。MBR在發達的污水回用工業中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應用,但是膜本身成本高,操作系統復雜以及運行成本較高,阻礙了其在小區生活污水回用處理中的應用。